时间:2018年5月24日上午9点30分
地点:“连云港发布”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张名志
发布人:市水利局局长王建平,市社联主席杨东升
发布议题:通报连云港市生态河湖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有关情况
张名志: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5月13日,代市长方伟主持召开了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为使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我市政策变化,加强市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经市政府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部分经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议题有关情况。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水利局王建平局长、市社联杨东升主席。我是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名志,主持这场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三项议程:一是请市水利局王建平局长通报《连云港市生态河湖“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相关情况。二是请市社联杨东升主席通报《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相关情况。三是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
首先,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市水利局王建平局长通报《连云港市生态河湖“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相关情况。
王建平:按照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的要求,“必须始终突出绿色发展主基调,把绿色作为高质发展的底色”,我们制定了《连云港市生态河湖“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未来三年,我们将大力推进生态河湖建设,努力打造高质美丽新港城。
《行动计划》以问题为导向,提出2020年近期目标和2030年远期目标,努力实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水环境整洁优美、水生态系统健康、水文化传承弘扬”的目标,把连云港建成河海安澜、碧水畅流、人水和谐的国际性海滨城市。全市水利系统将以坚持生态优先、河长主导、因河施策、改革创新的原则,重点实施八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水安全保障。基本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体系,区域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区域排涝标准基本达到5-10年一遇。市区新沭河段、海堤主城区段外围防洪标准总体达到100年一遇,县级城市及重要乡镇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和乡镇区域供水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98%以上。二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9.43亿立方米以内,75%以上县、区建成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完成全市重点河湖水功能区达标整治。三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大力开展工业、农业、生活、交通等各类污染源治理,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降低河湖污染负荷。市区、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建制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确保到2020年农村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四是加强水环境治理。全面治理河湖“三乱”,消除黑臭水体,满足河湖水功能区要求。2018年市区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底各县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五是加强水生态修复。通过沟通水系、涵养水源、保护湿地等措施,修复河湖(库)生态,维护河湖(库)健康生命。2019年建成临洪河口湿地公园,形成保护—开发—保护的良性循环。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不少于20平方公里,创建夹谷山、泊船山等4条省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六是加强水文化建设。保护挖掘河库文化和景观资源,丰富河湖文化内涵,完成物质与非物质水文化遗产普查,发布市级水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开展水文化遗产解读,保护水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水文化博物馆。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打造水美乡村,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水、惜水、护水”的良好风尚。七是加强水工程管护。2018年完成82条骨干河道、海堤及国有水管单位管理闸站及水库的管理和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河湖综合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河湖智能化调度水平,充分发挥河湖与水利工程体系的综合功能。八是加强水制度创新。完善河湖长效管护体制机制,到2020年,实现以“五位一体”为主的多元化长效管护全覆盖。建立河长制下区域化管理体制机制,实现以区域为单元的河湖生态资源综合管理。到2020年,全市农业取水许可基本实现全覆盖,初步建立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构建“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场融资作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政府与市场联动的河湖治理投融资机制。
张名志:谢谢王局长。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市社联杨东升主席通报《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相关情况。
杨东升: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根据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现在我介绍一下新修订的《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
《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管理的主体是市社科成果奖,此奖项是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而设立的市人民政府奖,是我市社科界的最高奖项。自1986年评奖工作开展以来,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受市政府委托已组织开展了13届评选,评选表彰了一大批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有效地提升了我市社科工作者开展社科研究、服务地方发展的积极性。
与原《奖励办法》相比,新修订的《奖励办法》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调整:
一是在指导思想的表述上,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
二是在奖项设置上,增加了“各等级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奖和应用研究成果奖两类”内容;在奖励数量上,将原办法中各奖次定额的表述改为设上限的表述,总数由“110项”改为“不超过130项”。
三是在评审标准方面,新《奖励办法》将普及类成果并入应用研究类成果里进行评审。
四是在申报资格方面,列举了一些不符合申报条件的特殊情况,在源头上减少了无效申报的数量。
五是在评奖工作组织机构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评奖委员会、评奖办公室、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组之间的相互关系,清晰界定各组织机构的分工和职责,进一步强化了“同行业内评价”的原则,增强了评奖工作的公正性。在评奖工作流程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先初评、后复评、市评审专家委员会终评、市评奖委员会审定的评奖流程,在制度上保证了评奖工作的权威性。
六是在对违规处理方面,增加了取消评审专家资格等内容,进一步加大了惩戒的力度。
市社科评奖涉及面广、关注度高,是我市社科界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将发挥评奖的导向作用,保证评奖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推动社科工作多出思想、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为港城“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此外,目前我市第十四届社科评奖活动已经启动,借此机会广而告之,希望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申报参评。
张名志:谢谢杨主席。下面,记者朋友们可以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提问哪位负责人。
记者:您好,王局长!请问我市生态河湖“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有哪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王建平:《行动计划》深入贯彻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我市河长制实施意见中明确的重点任务,结合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实际,创新开展生态河湖建设,体现了鲜明的特色。一是更加注重新老水问题统筹。《行动计划》中,坚持在继续加强防洪减灾、调水配水工程体系建设,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基础上,更加突出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着力提升河湖综合功能。二是更加注重水问题系统治理。根据水的自然属性,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兼顾,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构建城市防洪治涝工程体系,解决城市防洪保安问题;通过黑臭河整治,解决城乡水体黑臭问题;通过整治乱占乱建、乱垦乱种、乱排乱倒,解决水域岸线“脏乱差”问题。三是更加注重水文化创新引领。在《行动计划》中,突出水历史、水文化的传承弘扬,深入挖掘水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着力彰显港城水文化特色和水文化自信,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依托,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水治理的积极性,引领全社会形成“知水、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良好风尚。四是更加注重水治理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水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在《行动计划》中,着力加强水制度创新,通过大力推动管理流域化、管护网格化、资源权属化、投融资多元化,创新建立河湖治理、保护和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河湖效能的持续提升。
记者:您好,杨主席!请问在开展社科评奖工作中,成果的评审标准是什么?
杨东升:感谢您对我市社科评奖工作的关注,社科评奖工作中,成果的评审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说是一个方向标,决定了是否能充分发挥评奖的导向作用,能否将对连云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社科成果评选出来。
在此简单的介绍下两类社科成果的评审标准:
如果是基础研究类成果,那么应当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学术上有所创新,填补本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推动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
如果是应用研究类成果,则应当在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上有所突破,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产生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名志:各位记者朋友们,出台《行动计划》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修订《奖励办法》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大家广泛宣传,为这两项政策的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