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昨日从市城乡建设部门获悉,自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方案启动以来,已有灌南县李集乡新民村等5个村庄成功入选省级试点,占苏北试点项目总量的25%,占全省试点项目总量的7%。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推进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明确“十三五”期间,将规划建设和培育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试点30个左右,其中省级试点8至10个,市级试点20个左右,鼓励各县区立足自身安排3至5个县区级试点。
成功入选的省级首批和第二批试点的5个村庄分别是:赣榆区黑林镇小芦山、灌南县李集乡新民村2个村入选省级首批试点,赣榆区班庄镇前集村前集、灌云县伊山镇川星村周庄、灌云县杨集镇小乔圩村刘庄等3个村入选省级第二批试点,目前正力争3至5个村入选第三批省级试点。上述省级试点村庄都聘请了省内知名设计师编制规划,确保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和公共服务的有机融合,保护村庄的乡土气息,强化个性特色。其中小芦山村选用蛮石、夯土等材料打造便民服务及游客服务大厅、传统技艺传习所等公共建筑,与村庄的特色风貌相得益彰;新民村通过实施乡村记忆长廊、水文化广场等17个项目,已展现出“稻渔人家”的平原水乡风光。
成功入选试点的村庄均立足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好发展好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抓住地缘、血缘、业缘、情缘,多角度、全方位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努力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貌、原味的历史质感。新民村立足实际情况,从群众易接受、可参与、能互动的角度出发,从“墙”上挂的、“地”上放的、“书”上写的、“嘴”上说的、“手”上玩的五个方面做好文化传承,特别注重收集老旧物件设置景观造型,编撰村志,传承“淮海锣鼓”“打嘞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前集村以毛主席亲笔题字的红领巾水库为依托,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作为本村特色。
据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多措并举,继续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目前正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提高资金集聚使用效益,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建设中,我市将注重加强多规融合,形成“规划设计一本通”,未来试点村庄无论是空间、生态还是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都同步考虑、相互衔接、有机融合。